奇亿_奇亿化工涂料注册平台_首页
奇亿_奇亿化工涂料注册平台_首页
首页-百事平台登录-注册注册-官网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1-30 03:32    文字:【】【】【

  首页-百事平台登录-注册注册-官网公司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来,持续整合优质业务与资产。昊华科技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 1958 年在成都市挂牌成立的“化工部西南化工设计研究分院”,开展以变压吸附工程技术为主的研究。1999 年,由西南院优质资产为主(占股权55.5%)设立天科股份,并于 2001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8 年,天科股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作价约 64.8 亿元置入大股东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旗下晨光院、黎明院、西北院、曙光院等 11 家公司 100%股权,主营业务扩展至氟化工、聚氨酯功能材料、电子化学品、特种涂料以及橡胶制品等多项精细化工领域。2019年7月,公司名称变更为昊华科技,同年 11 月完成了对西南院的收购。2021 年,中国中化通过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方式取得中化集团及中国化工集团100%的股权,从而间接控制昊华科技64.21%的股份。2023 年,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化集团、中化资产持有的中化蓝天 100%股权,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含氟锂电材料、氟碳化学品、氟聚合物以及氟精细化学品等产品线。目前,公司已形成了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制造化工材料、碳减排业务等四大核心业务,其中,氟树脂及氟橡胶产能、含氟电子特气等产品已居国内领先地位。

  公司股权结构:昊华科技是由 12 家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和1 家贸易企业组成的研产销一体化的先进化工材料企业集团。公司拥有 3+1 核心业务,即: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制造化工材料和碳减排。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持股比例 64.75%,实际控制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司业绩情况: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2018 年公司完成资产重组,当年实现营业收入 41.82 亿元,归母净利润5.25 亿元。2018年至2022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保持稳健增长,营收从41.82 亿元增长至90.68亿元,CAGR 达 21.35%;归母净利润从 5.25 亿元增长至11.65 亿元,CAGR 达22.05%。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0.58 亿元,同比+11.01%;实现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 2.37%。营收及毛利构成方面,2022 年公司化工材料、氟材料、工程咨询及技术服务、电子特气及聚氨酯等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6%、22%、18%、8%;毛利占比则分别为 52%、20%、12%、9%。

  主营业务毛利水平较高,期间费用率改善。2022 年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达24.29%,主要由化工材料、电子特气、聚氨酯及化学推进剂等业务拉动。期间费用率方面,自 2018 年完成资产重组以来,公司的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不断下降,主要与资产重组后公司各项业务协同发展、产品认可度提高有关;而公司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一直较为稳定,其中研发费用率始终维持在7%左右的较高水平。

  研发费用率稳定,研发投入行业领先。公司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来,研发底蕴深厚,公司近年来持续保障较高的研发投入,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达6.42 亿元,研发费用率达 7.08%,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资产结构健康,在建产能充足。2018 年以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始终低于50%,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 43.12%,处于较为健康水平。2018年以来公司每年都有新项目开始建设,在建工程金额不断增长,目前,公司在建产能主要有 1.85 万吨/年聚四氟乙烯树脂、2.5 万吨/年聚氨酯类新材料、10万条/年民用航空轮胎、6000 吨/年电子级三氟化氮气体等,在建产能充足,助力公司成长。

  公司高端氟材料业务产品具体包括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新型氟橡胶(生胶)及氟混炼胶、PVDF、四氟丙醇、全氟丙烯、四氟乙烯单体等,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石油化工、汽车、纺织等领域。同时,公司部分氟材料产品下游客户在相关工业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 扩建 PTFE 产能,布局更高端 FEP、PFA 氟材料。2021 年,公司全资子公司晨光院投资 21.54 亿元建设 2.6 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项目产品方案为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树脂 8000 吨/年、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浓缩液(60%含量)10000 吨/年、聚全氟乙丙烯(FEP)6000 吨/年、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树脂500 吨/年、六氟丙烯(HFP)单体 1000 吨/年、八氟环丁烷500 吨/年以及10万吨/年工业级聚合氯化铝;项目均采用晨光院自主开发的专有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预计 2024 年 12 月建成投产。

  聚四氟乙烯(Teflon,PTFE),被美誉为“塑料王”,中文商品名“特氟隆”、“特氟龙”等。目前 PTFE、PVDF、FEP 是最主要的氟塑料,分别占比57%、18%、15%,共占据全球约 90%的氟塑料市场,PTFE 是应用最广泛的含氟聚合物。PTFE是由四氟乙烯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防腐蚀(是当今世界上耐腐蚀性能较佳材料之一,除熔融金属钠和液氟外,能耐其它一切化学药品)、抗酸抗碱、耐温优异、低摩擦、低损耗、小介电常数、纯惰性、防粘性能、极强的生物适应性等独特性能,被称为“塑料王”,其最早和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之一是作为不粘锅的涂层,目前可被广泛应用于石化、机械、电子电器、纺织服装、建筑等领域中用作反应釜、轴件、防粘涂层、5G 高频高速覆铜板基材、超细纤维、涂料等。按存在形式,可将 PTFE 分为悬浮中粒、分散树脂、分散乳液等多种形态,据百川盈孚资讯,三种形态的 PTFE 分别占消费量的 50-60%、20-35%、10%-20%。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2 年,我国 PTFE 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电子电器、机械、防粘涂层四大领域。其中化工行业以 28%、电子电器行业以27%的份额成为PTFE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其余一些应用分布在汽车运输、厨具、医疗和建筑等领域。

  PTFE 供给端:我国 PTFE 产能主要集中在注塑级中低端产品,低端产能过剩。我国生产的 PTFE 大部分为通用型品种,其特点为品种差异化程度低、质量不高,属于中低端品。国外聚四氟乙烯的生产商主要包括美国杜邦、美国科慕、法国阿科玛、日本大金、日本旭硝子、欧洲索尔维、印度古吉拉特邦氟化工有限公司GFL等,另外俄罗斯及东欧也有几个工厂。我国 PTFE 的开发生产起步于1995年,随着国内在中低端 PTFE 的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以及发达国家PTFE 产能向高端化、特种化转型,我国的中低端 PTFE 产能逐年提升,全球产能占比从1995 年的8%增长至 2019 年的 60%以上。在整体的 PTFE 产能方面,根据百川盈孚及我们统计,截至 2023 年 5 月,国内 PTFE 总产能达到 19.31 万吨,海外总体产能约为16.9万吨,我国 PTFE 产能整体占全球的约 53%。

  国内 PTFE 行业曾经历盲目扩张阶段,目前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仍待发展。2019 年、2021 年两年均受到环保整治和国内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国内PTFE开工率出现下降。伴随着行业需求回暖,2022 年开工率上升至65%。国内PTFE形成了低端产能过剩出口,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高端PTFE 主要由国外企业生产,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专用品级,且在分子量和粒径分布、产品清洁度以及批次稳定性上远远优于中低端PTFE。每年我国出口2万吨以上低端PTFE,同时进口量稳定在 5000~6000 吨,其中 70%~80%的进口PTFE 为高性能的改性产品。近三年进出口 PTFE 的产品价差在 3000 美元/吨左右,反映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在品级上的差异。

  5G 高频和低延迟需求下,PTFE 材料成为不二之选。为满足低时延、高速率、大流量、多连接的需求,5G 技术正在往更高的频段发展。5G 的高频化对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Dk)、介质损耗系数(Df)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TFE 是5G通信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国覆铜板行业协会,5G 通信高频化下,基材的介质损耗系数在0.0006 以下,介电常数在 2.4 以下,若基材的介电性能弱于上述标准,整个5G网络就会出现更高的传输损耗,同时信号传输速度也会出现大幅下降,削弱5G相较于 4G 的优势。在传输损耗提高的同时,5G 的信号覆盖面积也会缩小,不利于构建稳定的网络环境。PTFE 是低介电树脂 PPO、PI、LCP、CE 中唯一符合介电性能要求的树脂,虽然 PPO 的两个参数均在标准附近,但其熔融温度高,熔融粘度大,流动性差,热塑加工较为困难,应用较少。综上,PTFE 是5G 基站以及智能手机介电材料的不二之选。

  特斯拉布局锂电池干电极技术,PTFE 高端领域需求前景值得期待。2019年,特斯拉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以 2.18 亿美元收购 Maxwell 公司,收购溢价达55%。Maxwell 公司是全球著名的超级电容器制造商,拥有生产电极的干法技术。干电极技术具有降低电极生产成本、提高锂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的优势。干电极技术若在锂电池上实现大规模的应用,2025 将有望为PTFE 新增8.8亿元的市场需求空间。目前干电极技术已经在超级电容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超级电容器到锂电池的技术迁移正在进行当中,但存在一定的工艺门槛,如需要解决解决集流体和活性物质面结合问题、固固相粉体材料界面阻抗问题和后续提供离子交换量问题等。如果干电极技术在锂电池领域成功落地,将取代传统的电极生产工艺,为 PTFE 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假设 1GWh 需要正负极材料3000 吨,PTFE添加量占比为 5%,每 GWh 需要 PTFE150 吨。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中心测算:预测 2022 年全球锂电需求量将达到680GWh,2025年全球锂电需求量将达到 1178GWh。我们假设到 2025 年,干电极技术有5%的渗透率,对应电池粘接剂用 PTFE 的需求量约为 0.88 万吨,约8.8 亿元市场空间(按照 10 万元/吨的价格进行估算)。

  PTFE 供需格局:国内 PTFE 产能集中度较高,行业仍处于扩张阶段。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及我们统计,截至 2023 年 5 月底,国内PTFE 总产能达到19.31万吨,海外总体产能约为 16.9 万吨,我国 PTFE 产能整体占全球的约53%。其中,我国PTFE 企业数量约为 14 家,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岳集团、巨化股份、昊华科技、江西理文、江苏梅兰等少数几家企业,产能分别为 6.5、2.8、2.5、1.65、1万吨,CR4 约为 70%,行业集中度较高,但整体开工率仅在50%-60%之间。当前行业仍处于扩张阶段,东岳集团、巨化股份、昊华科技未来均有PTFE 的新增拟建计划。海外方面,印度古吉拉特邦氟化工有限公司 GFL(全球市占率约5%,印度对聚四氟乙烯的需求为 6 万吨/年)未来有 4000 吨(从 1.8 万吨至2.2 万吨)的扩建计划。需求端,据 Indian Chemical News 数据,2022 年,全球PTFE 的总需求为每年17.5万吨;据海关总署、百川盈孚及我们统计,近年来国内PTFE 需求量在7-8万吨附近、出口量在 2-3 万吨左右。2017-2022 年,我国PTFE 市场需求量的CAGR约为4.07%。据贝哲斯信息咨询数据,2018-2022 全球年 PTFE 市场规模增速约为4.55%。整体来说,全球及我国 PTFE 市场需求增速较为稳健,易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而产生周期性的波动。全球范围内的 PTFE 的产能增量主要来自于我国,国内PTFE产能利用率不高,结构性上部分低端产品供应过剩,而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

  PTFE 价格走势较为稳定。2022 年以来,PTFE 价格整体走势震荡维稳,原料R22价格变动区间有限,成本方面对 PTFE 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大;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游生产企业对 PTFE 的需求表现一般,PTFE 市场价格盘整为主。未来PTFE高端改性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现阶段我国 PTFE 低端产能过剩且扩张步伐未止,导致整体产品供给过剩。当前聚四氟乙烯市场成本面支撑偏弱,同时新增产能释放,市场需求提振有限,后续制冷剂行业景气向上,成本面支撑将有所加强,预计价格盘稳整理为主。

  公司 PTFE 产品定位高端,产品性能和技术优势明显。借助领先的科研能力,子公司中昊晨光形成业内先进技术优势,其中自主研制的国内独家中高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产品,成功配套新一代同轴线缆生产,实现进口替代,助力我国新一代通信技术发展;开发出第二代低蠕变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等高端含氟高分子材料,填补国内空白;首创环保型分散液产品,有效缓解了海外贸易壁垒对国内分散液市场的影响,且产品在玻璃漆布浸渍、水性涂料等市场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此外,中昊晨光在氟材料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公司积极推进电子领域用四氟乳液成果转化,四氟乳液在 PCB 板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稳固并得到提升。 主要原料自主配套,成本控制具有优势。截至 2022 年末,公司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产能达 3 万吨/年,另有 1.85 万吨/年在建产能,预计2024 年12月建成投产;同时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六氟丙烯等中间体实现配套,成本控制具有优势。

  据公司 2022 年年报披露,公司 2022 年建成投产了2500 吨/年锂电级PVDF生产装置,下游产品客户验证顺利,正在积极安排生产为销售备货。聚偏氟乙烯(PVDF)属于可熔融加工氟树脂,是市场规模仅次于PTFE 的第二大氟树脂。PVDF 的推荐使用温度为-60℃-150℃,具有良好的抗化学腐蚀、抗水解、抗紫外线性能,机械强度优于其他氟树脂。PVDF 主要应用于涂料、线缆护套、锂电池、石油化工和输油管、水处理膜、光伏组件背板等领域。PVDF 由VDF聚合得到,聚合时也可加入共聚单体如 HFP、CTFE、TFE 以改性,通常是为了抗改变冲击强度和伸长率。VDF 生产 PVDF 的聚合是由自由基加成聚合,聚合方法有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在工业化生产中,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占有绝对优势。目前国内由乙炔路线和 VDC 路线b,PVDF 生产路径则包括R142b、VDC、R143a、R152a 等路线,不同的技术路径要求选择不同的热解温度、催化剂及促进剂。

  多年前,我国国产 PVDF 产品下游以涂料工业为主,而薄膜料、粘合剂等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全球市场中,PVDF 主要应用于超耐侯建筑涂料、光伏发电用封装膜、锂电池粘结剂及隔膜、注塑材料等四大领域。我国PVDF 行业自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受技术水平限制,从产品形式来看,长期以来,国内PVDF薄膜市场被外企所掌握。近两年来,我国 PVDF 在锂电池粘结剂及隔膜领域需求超预期增长。此外,伴随光伏件封装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我国PVDF 薄膜的需求快速增长。2021 年迄今,受下游锂电、光伏等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PVDF 及其原料R142b 供应十分紧张、供需严重错配,产品价格均大幅上涨。2022 年,从需求结构看,我国 PVDF 下游锂电池领域的应用已经达到了39%。

  PVDF 在锂电池中用途较广,在粘结剂、分散剂、电解质、隔膜涂层、隔膜、电解质中均有应用,主要作为主流正极粘结剂材料使用。锂电池制造过程中PVDF主要用作粘结剂,将活性物质粉体粘结起来,增强电极活性材料与导电剂、集流体之间的电子接触,更好地稳定极片结构。PVDF 粘结剂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电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为目前最常用、最主流的锂电池粘结剂。短期内PVDF 作为主流正极粘结剂的地位难以被撼动,其他粘结剂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PVDF还可以为优秀的隔膜材料,既可用于隔膜涂层,也可作为隔膜材料。

  受下游需求增加驱动,国产 PVDF 供给快速扩张。早期,仅外企掌握锂电池级PVDF的生产工艺,且对国内企业采取技术封锁。从几年前开始,国内企业逐渐掌握生产工艺,产品质量随时间提高,成功打入下游市场,目前国产锂电池级PVDF在低端领域用量较大。随着 PVDF 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国产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PVDF国产替代前景广阔、厂商高速扩产。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3 年5 月底,国内PVDF 总体产能已经达到 14.6 万吨。据我们预测,到2025 年国内PVDF 产能将突破 25 万吨。

  PVDF 产能大幅扩张,价格已有所回落但盈利仍然较好。2021 年,受下游锂电、光伏等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PVDF 及其原料 R142b 供应十分紧张、供需严重错配,产品价格均大幅上涨。随着受厂商大量扩产、下游需求受到疫情/宏观等影响等,2022 年 3 月,PVDF 产业链价格与利润冲高后出现了回落,涂料级PVDF 价格率先出现明显回调、锂电级价格逐步回调。截至 2023 年5 月底,光伏市场主流报价为10.0 万元/吨附近,涂料市场主流报价为 6.0-9.0 万元/吨,锂电级聚偏氟乙烯主流报价在 8.0-12.0 万元/吨左右,部分实际低位成交为主。整体来说,PVDF价格已有所回落,但原料 R142b 回调幅度更明显,目前锂电级PVDF 仍有盈利。PVDF供需错配格局已经贯穿 2021-2022 年,目前价格已经进入下行通道。

  氟橡胶常被用做各种苛刻条件下的密封材料。氟橡胶是指主链或侧链的碳原子上含有氟原子的合成高分子弹性体,因氟原子赋予的特殊性能,被用做各种苛刻条件下的密封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氟橡胶可长时间在250℃下使用,极限使用温度可达 300℃,氟橡胶除了耐高温还具有优异的耐油、耐化学介质、耐酸碱性能,在所有橡胶弹性体材料中其综合性能较好。晨光院引领我国氟橡胶产业发展。氟橡胶最早为 1948 年美国杜邦公司试制成功,直到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全球多个国家相继试制成功,进入实际工业应用。中国从 1958 年开始成功研制出多种氟橡胶,主要为聚烯烃类氟橡胶,如23 型、26型、246 型以及亚硝基类氟橡胶;随后又发展了较新品种的四丙氟橡胶、全氟醚橡胶、氟化磷橡胶,我国的氟橡胶研发机构主要有公司子公司晨光院与上海合成橡胶研究所(三爱富公司前身)。这些氟橡胶品种都首先以航空工业等配套需要出发,逐步推广应用到运输工业部门,主要用于飞机、船舶、汽车等运载工具的耐油密封和耐油管路等特种用途领域,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我国通用氟橡胶已实现产业化,产业规模国际领先,性能与国外产品相当;特种氟橡胶也逐渐实现国产化,产品种类逐步完善。据《我国高性能合成橡胶材料发展现状与展望》一文介绍,2017 年全球氟橡胶总产能约为4.77 万吨/年,其中我国氟橡胶产能超过 2.34 万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50%;我国氟橡胶需求量约为 1 万吨/年,全球氟橡胶需求量约为 3.35 万吨/年。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氟橡胶需求量将达到 1.5 万吨/年。

  公司氟橡胶产能全球第二,国内第一,不断开发新产品。中昊晨光及其合营公司晨光科慕氟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氟橡胶产能共5500 吨/年,产能全球第二,国内第一。晨光院在四川自贡建有 4000 吨/年高品质氟橡胶生产线年与美国杜邦公司联手成立晨光科慕氟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各持股50%,科慕公司(美国杜邦公司旗下)向晨光科慕转让了成套的最新VitonTM 氟橡胶生产技术,建有氟橡胶产能 1500 吨/年。产品方面,晨光院主导我国氟橡胶产业发展,研发出多种顺应市场需求的氟橡胶产品,新产品方面,公司突破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技术难关,新能源汽车用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实现批量供货,主要用于锂电池密封,使特种橡胶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氟橡胶价格方面,2022 年以来,中低端氟橡胶价格持续下行,主要系原料 R142b 价格下行、下游需求低迷所致,而用于高端领域的氟橡胶价格较为坚挺。

  昊华气体是国内特种气体行业内的技术先进企业。昊华气体是昊华科技开展气体业务的主体,公司注册地河南省洛阳市,整合了黎明院氟化气体部分业务、光明院整体和西南院气体部分业务,集中气体研发、生产方面的优势,专门从事电子特气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工程技术开发、检测服务。昊华气体是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家级化学工业气体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相关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和副秘书长单位等,是国内主要的电子特气研究生产基地之一。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特气制备和纯化全套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国产替代急需的电子特气产品,形成了国内领先的产业规模。昊华气体业务类型主要有电子特气(蚀刻清洗气、离子注入/掺杂气、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气、高纯混配气等)、电子大宗气体(超纯氮/氧/氢/氩/氦等)、电子产业含氟精细化学品、工业气体及标准气、工程服务及供气技术、分析检验服务等。核心产品有三氟化氮、四氟化碳、六氟化硫、六氟化钨、磷烷、砷烷、三氟化硼、绿色四氧化二氮、高纯硒化氢、高纯硫化氢、高纯氦气、VOCs标气、标准混合气体等,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LED 芯片、光纤、电力设备制造、医疗健康、环保监测等领域,公司产品持续稳定供应国内外电子信息行业知名客户。

  电子特气是第三大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据TECHET 数据,2021年全球晶圆制造材料细分市场中,电子特气占比约 15%,市场份额约45 亿美元,是第三大晶圆制造材料。2021 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约45.4 亿美元,2022年预计突破 50 亿美元,2025 年将达到 60.2 亿美元,2017-2025 年CAGR 为6.2%。据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数据,2021 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约196 亿元,2022年预计达到 220.8 亿元,2025 年达到 316.6 亿元,2016-2025 年CAGR 为14.2%。电子特气行业规模的高增速主要系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与下游行业需求旺盛所致。

  下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加大企业对电子特气的需求。据亿渡数据,2021 年我国应用于集成电路的电子特气占比约为 43%,是电子特气第一大应用领域,显示面板、LED、光伏占比分别为 21%、13%与 6%。集成电路行业,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 10458.3 亿元,同比增长18.2%,近些年来均保持高速增长,且未来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显示面板行业,据DSCC数据,2019 年中国显示面板产能全球市场份额约 70%,2020 年约占74%,预计在2025年产能占比将达到 92%,国内产能扩张以及 OLED 面板渗透率的提升将进一步打开显示面板行业增长空间。光伏行业,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 54.93GW,同比增长 14%,近年来增速亮眼、此外,得一提的是,ChatGPT算力需求增加也将会促使相关企业加大对算力设备的采购,而近年来国内晶圆厂也处于密集扩产的周期,以上诸多因素均会有力带动上游原材料电子特气需求强劲增长。

  国产电子特气市占率较低,国内企业在部分技术上已实现突破,国产特气渗透率将不断提升。目前,国内市场电子特气自给率不足15%,我国电子特气供应“卡脖子”现象仍较为明显。从行业准入壁垒看,电子特气产业存在技术壁垒、认证壁垒、市场壁垒等诸多行业壁垒,目前国内企业已在部分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如在气体纯化环节能将部分电子特气实现 9N 纯度,此前制约国内电子特气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认证壁垒和市场壁垒,而在限制政策下,国内下游厂商优先选择国内电子特气企业进行配套,认证周期有望缩短。未来,凭借产能扩张速度快、人工及原材料成本低等本土化优势,国产电子特气的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三氟化氮、六氟化钨是全球前两大电子特气产品。不同电子特种气体的使用量、价格差别较大,因此市场规模也相差较大。据 Linx Consulting 统计,2021年全球前十大电子特种气体市场规模为 44.23 亿美元,其中三氟化氮、六氟化钨、六氟丁二烯市场规模位列前三,分别为 8.8、3.35、3.11 亿美元,占比分别为19.9%、7.6%、7%。 公司电子特气产能规模位居国内前列,规划 6000 吨/年三氟化氮。目前,昊华气体拥有三氟化氮 5000 吨/年、四氟化碳 1450 吨/年、六氟化硫1000 吨/年、六氟化钨 700 吨/年产能,产品纯度西南电子特种气体建设项目,均达到4N 及以上。在建产能方面,昊华气体拟在四川自贡投资 14.83 亿元新建西南电子特种气体建设项目,建设总规模为 6000 吨/年电子级三氟化氮气体生产线 吨/年光电子级高纯氨生产线和液体空分装置(生产液氮 100000 吨/年)生产线,产能全部投产后,昊华气体的三氟化氮产能将提升至 1.1 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特种橡塑制品包括特种橡胶制品和聚氨酯新材料,其中在特种橡胶制品领域,公司可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生产具有耐磨损、耐腐蚀、耐油、耐高低温等特殊性能的橡胶制品。具体而言,公司主要从事配套特种项目等行业发展的橡胶制品研制,产品包括橡胶密封制品、密封型材、橡胶软管、胶布制品、特种轮胎、特种有机玻璃等。当前我国民航轮胎基本依赖进口,但随着国产C919、ARJ21 等型号逐步量产,国产民用航空轮胎产业发展将迎来新机遇;公司拥有中国特种轮胎的重要生产基地,系特种轮胎定点研制企业,相关子公司曾参与重点项目;公司所属企业锦西院是国内重要的特种有机玻璃研制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同时,公司深耕工程橡胶产品及橡胶模压制品,如盾构管片弹性橡胶密封垫、遇水膨胀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道和水泥顶管用橡胶密封件等,产品用于高铁车辆、工程机械领域,服务于核工业、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矿山机械、水利电力、交通运输、建材环保、医疗卫生等行业,其中部分产品成功配套上海地铁、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广州地铁、成都地铁、武汉越江隧道、南京长江越江隧道、上海黄浦江隧道等建设项目。此外,公司不仅系全国重要的气象气球研制企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并远销国外,并且在个人防护装备等方面亦具有较强的可持续自主研发能力,在抗震救灾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适用的飞机类型不同,可以区分为民用航空轮胎、通用航空轮胎等。随着国内航空飞机保有量的提升,我国民用航空轮胎市场规模也将逐年提升。根据目前民用航空轮胎的市场价格及新胎、翻新胎的使用情况进行测算,预计国内航空胎需求将从 2016 年的 44.48 万条逐步增长至 2035 年的121.11 万条,复合增速达到 5.41%;市场规模将从 2016 年的 38.66 亿元逐步增长至2035 年的97.82亿元,复合增速达到 5.01%。

  民用航空轮胎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民用航空轮胎行业进入壁垒较高,主要体现在技术、品牌渠道、资质认证、政策以及规模等方面。1)技术及研发壁垒:民用航空轮胎专业技术指标要求极高,其载荷能力要求达到普通卡车轮胎的10倍以上;变形率要达到普通车用轮胎的 3~4 倍;转动速度要达到450km/h 以上,超过F1方程式赛车;必须耐冲击、耐刺扎、耐高温,能够经受住高速起飞产生的强大离心力和着陆接地瞬间的巨大冲击力。因此,与普通地面轮胎相比,民用航空轮胎技术指标更高、材料要求更严苛、结构形式更复杂、制造工艺更严格、质量均匀性要求更高,其研发体系更为复杂,形成了行业的技术壁垒。2)资质认证壁垒:民用航空轮胎实行严格的适航管理,所有产品必须通过所在国家民航局的适航审定、取得适航批准(CTSOA)后才具备民用航空轮胎的设计和生产资质。另外,对飞机配套产品,除需要取得 CTSOA,还必须通过飞机主机单位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定程序,取得主机单位的装机批准资格;对改装产品,除需要取得CTSOA外,还必须通过民航当局的重要改装设计批准书(MDA),这对轮胎行业的新进入者构成较强的资质壁垒。3)品牌渠道壁垒:飞机制造商对长期合作的原配民用航空轮胎供应商信任度较强,新进入的民用航空轮胎生产厂商需要较长周期得到认可,品牌渠道壁垒较高。此外,由于国内飞机产业链不够完善,制约了国产民用航空轮胎行业的发展。

  全球航空轮胎生产集中,国际巨头垄断中国民用航空轮胎市场。据轮胎世界网报道,截至 2016 年底,全球共有 17 家航空轮胎生产企业,共22 个民用航空轮胎生产厂,分别分布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12 个国家。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在全球民用航空轮胎市场份额中的占比分别为37%、20%及30%,其余所有品牌总和仅为 13%。在全球 17 家航空轮胎生产企业中,有16 家是多品类混搭建厂生产。与汽车轮胎相比,航空轮胎属于小众产品,全球年销售收入仅占轮胎总销售收入的 3%-5%。因此大部分轮胎工厂出于生产规模及合理利用能源等因素的考虑,在项目投资时往往同时上马其他品类的轮胎。我国民用航空轮胎生产企业包括昊华科技曙光院、青岛森麒麟轮胎公司、沈阳三橡轮胎公司、银川佳通长城轮胎公司等。民用航空轮胎作为飞机制造中至关重要的 A 类安全零部件,国内市场一直被国际轮胎巨头垄断。国外厂商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中国民用航空轮胎市场的占有率超过95%,形成显著垄断。

  亚太地区民用航空轮胎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民用航空轮胎的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取决于各板块的机队规模、机队在全球的分布特点。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民用航空飞机机队规模达到 25830 架,其中中国民航飞机机队3639架,单个国家机队规模仅次于美国,跃升全球第二位。预计到2038 年,全球民航机队规模每年将以平均 3.4%的速率增长,2038 年全球民航机队规模将达到50660 架,其中中国民航机队将达到 9330 架。 从发展趋势看,北美、欧洲等传统发达国家和地区民航的发展速度放缓,市场变化较小,但总量仍将保持高位。中国、南亚、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国家和地区增长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民航机队将保持4.5%的年平均增长率,是全球年平均增长率的 1.32 倍,在全球机队总规模中占比由15.0%增长到18.0%,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大民航飞机市场。

  曙光院是中国飞机轮胎头部企业,部分民用航空轮胎产品指标和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公司子公司曙光院是专业从事特种轮胎及特种橡胶制品的研发、生产、测试的机构,曙光院制定且修订的国家民用轮胎标准达70 余项,在民用航空轮胎适航方面有着近 30 年的持续积累。曙光院于2008 年研发成功了我国首条子午线民用航空轮胎并打破了国外垄断,在国内飞机轮胎领域的拥有较高的地位。曙光院同时也是我国唯一取得中国民航总局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航空零部件适航批准书的轮胎生产企业,曙光院参与了国产大飞机C919 轮胎的国产化研制,为其提供配套轮胎、替换车胎和轮胎翻新服务,已进入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名单。目前,曙光院三环牌民用航空轮胎已正式投入国内支线航线运营。由曙光院自主研制的 ARJ21 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可在额定速度378km/h、超速着陆速度 418km/h 以及多种苛刻工况下安全起降,性能超越国外进口民用航空轮胎,减少了飞机在高原机场更换轮胎的频率,实现了技术突破。目前,公司民用航空轮胎部分产品指标和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建设 10 万条/年民用航空轮胎,致力实现民用航空轮胎领域的国产替代。子公司曙光院投资 6.48 亿元建设 10 万条/年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项目,由曙光院新设子公司中化三环(桂林)航空轮胎有限公司承建,项目产品方案为10 万条/年民用航空轮胎,其中新胎 5 万条/年,翻新胎 5 万条/年,均采用曙光院自主开发的专有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预计将于 2023 年 12 月投产。未来,二期、三期民用航空轮胎项目有望于 2024 年至 2027 年开展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0万套民用航空轮胎。未来航空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轮胎业务成长性突出。

  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积极拓展民用航空业务。目前曙光院“三环牌”轮胎已正式投入国内相关支线飞机的航线运营。除民用航空轮胎外,公司的橡胶密封制品及型材、橡胶软管、高性能民航轮胎、民用航空有机玻璃、特种涂料等主要产品都可以用于民航客机项目。公司所属西北院、曙光院、海化院、锦西院等均已进入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名单。西北院相关产品已成功配套供应民航客机,海化院部分涂料产品实现订货并涂装试用。2022 年公司参加中国商飞供年度应商大会并获得了中国商飞“2021 年度优秀合作共赢奖”。

  聚氨酯新材料:公司是中国聚氨酯奠基单位之一,推动我国聚氨酯产业迈向中高端

  公司打破国外知名品牌在环保、阻燃、安全、高端聚氨酯材料的垄断,推动我国聚氨酯产业迈向中高端。在聚氨酯新材料领域,公司主营产品为经选配、改性的组合料或浇注型系统料以及少量制品,产品定位高端,应用于汽车、建筑、家居、冶金、能源、电子电力、体育、服装、印刷等众多领域。公司子公司黎明院为依托建有国家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聚氨酯弹性体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亦是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公司不断突破产品性能瓶颈,凭借研发优势,有效缓解了我国对国外聚氨酯材料生产技术的严重依赖,如阻燃环保型高性能类聚氨酯材料,相关指标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能够取代进口材料满足市场对环保性的要求,并同时兼具良好的阻燃性能;玻纤增强聚氨酯材料首次在国内成功替代客车的原有部件,不仅性能改善明显,而且制品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可节约原料,有效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公司研发、生产的多种高端聚氨酯材料推动我国聚氨酯产业迈向中高端、助力我国汽车品质的提升和航空事业的发展。

  2.5 万吨/年聚氨酯在建产能将主要用于车用领域。黎明院现有15000 吨/年聚氨酯新材料生产装置,同时全资子公司黎明院投资 4.88 亿元,在河南省洛阳市投资建设 46600 吨/年专用新材料项目,项目包含 20000 吨/年车用聚氨酯新材料生产线 吨/年聚氨酯弹性体新材料生产线 月通过环评批复,项目建设期约 36 个月,预计 2025 年 10 月建成。其中,车用聚氨酯新材料生产线主要生产玻纤增强聚氨酯、高阻燃低气味冷固化高回弹泡沫、玻璃包边用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新材料生产线主要生产聚酯多元醇、聚氨酯浇注物料、聚氨酯弹性体制品、特种 TPU 产品。

  公司特种涂料产品包括船舶涂料、飞机涂料、工业重防腐涂料以及等特种功能材料,客户覆盖多个领域。船舶涂料方面,公司作为国内仅有的具有整船配套涂料研制能力的企业,产品可运用于从水线上、下到船舶舱室各部位,包含从常规涂料到特种涂料,从底漆、中间层到面漆的全船配套涂料产品,涵盖新造船、船舶坞修、维护及保养等配套服务,并为不同功能的船舶提供不同涂料应用配套体系。飞机涂料方面,公司研制的特种功能涂料定制化特征明显,品种较多,包括飞机蒙皮及结构件保护涂料、水基耐高温防腐蚀涂料、空气干燥修补漆、示温涂料、新型飞机油箱用保护涂料、透波涂料等,耐热防腐等性能优异,能够满足飞机蒙皮和结构件、发动机油管、空气管、壳体、叶片等零部件、结构件和设备的防腐保护和装饰需求。此外,公司在工业重防腐涂料、环保型涂料、防火涂料等方面的研制能力亦较为突出,产品在石油化工、海洋工程、工程机械、交通运输及能源设施等应用领域得到广泛认可。

  特种涂料产品定位高端,跨越周期走出独立成长节奏。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数据,2022 年我国涂料全行业企业总产量约 3488 万吨,同比下降8.5%;市场结构方面,2021 年,建筑涂料、一般工业漆等传统领域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海洋涂料占比仅为 3%。2022 年涂料行业产量下降主要是受到建筑涂料、集装箱涂料、家具漆、汽车修补漆、3C 涂料、一般工业涂料等多个细分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行业整体开工率持续下行,隆重化工数据显示,我国 2022 年涂料行业平均开工率仅为35%,市场整体呈现供过于求态势。公司的船舶涂料、飞机涂料、工业重防腐涂料属于高端涂料,对厂商技术要求较高,细分市场行情较为独立,据公司年报披露数据,2022 年公司涂料产量 11987 吨,产能利用率达 99.9%。据工信部数据,2021、2022年我国新接船舶订单量分别为 6706、4552 万载重吨,较前些年明显增长;2023Q1,我国新接船舶订单量达 1539 万载重吨,同比+52.87%,下游需求旺盛将有力带动公司高端涂料需求。

  碳减排业务:公司在二氧化碳捕集、碳资源利用、氢能制备技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变压吸附 PSA 业务:PSA 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是全球三大PSA 成套技术供应商之一

  公司所属西南院是全球三大变压吸附成套技术供应商之一,拥有国家变压吸附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要从事气体分离技术开发及工程总承包。西南院建成世界最大 PSA 装置和亚洲最大的焦炉气制液化天然气装置,建成国内首套焦炉煤气制氢装置,提氢技术助力北京冬奥会氢能保供项目,“一带一路”标杆项目—为恒逸文莱 PMB 石化项目配套特大型 PSA 装置,承担波煤集团焦炉气制氢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西南院 PSA 技术第一次破冰进入欧盟市场。

  变压吸附(PSA)是一种从气体中去除少量杂质的技术。自20 世纪60年代Skarstorm 公司开发出 PSA 技术以来,PSA 已被广泛用于气体的分离和净化。PSA技术是根据不同气体分子在多孔固体吸附剂中吸附力的不同,即强吸附力组分易被吸附于吸附剂表面,弱吸附力分子难被吸附,从而达到组分分离的技术。根据被分离组分的不同,选用特定的吸附剂就可以实现特定组分的提纯和分离。常见气体分子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e<H2<Ar<N2<CO<CH4<CO2<C2H6<C3H8<H2S<H2O。 氢能方面,PSA 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氢中。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制氢国家,2021 年工业制氢产能为 4000 万吨/年左右,其中62%的制氢量来自于煤或焦炭生产,19%来自工业副产氢,18%来自天然气制氢,电解水制氢占比不足 1%。而在工业制氢中,氢气粗产品中往往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杂质,需要进一步提纯才可以直接使用。在现有提纯工艺种,变压吸附工艺具有能耗低、氢气纯度可达 98%-99.999%、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氢气提纯技术。PSA 技术利用氢气的吸附性能较其他气体弱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吸附剂,就可以将氢气从混合气体中进行分离提纯。目前,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制氢在制得粗氢气产品后均需要通过PSA技术对氢气进行回收、提纯。

  “双碳”加快氢能应用,氢气需求不断提升。氢气因其超强的还原性在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冶金工业等传统工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存在刚性需求,而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氢气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分布式发电、氢燃料电池叉车和应急电源的产业化将有力拉动氢气需求。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22 年我国氢气产量达4004 万吨,同比增长32%,占2021 年全球氢气产量的 28%,是全世界最大的制氢国家。煤制氢、工业副产氢成本优势显著,PSA 技术需求稳中向好。与全球范围内天然气制氢是主要制氢来源不同,我国的氢气主要来自煤制氢,这与我国煤多油少、煤气化制氢成本最低有关。据清华大学发表的《中国不同制氢方式的成本分析》,在我国不同制氢技术路线中,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提氢成本较低,电解水制氢成本高,其中煤气化制氢的成本最低,仅为 11 元/千克。在“绿氢”成本显著较高的背景下,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煤制氢、工业副产制氢仍将是我国制氢主要来源,而工业制氢的提纯需求将会有力带动 PSA 技术的推广。

  碳资源方面,公司主要聚焦生产过程的碳减排、碳分离、碳捕集以及工业副产气和尾气资源化综合利用。在碳捕集方面,西南院在PSA 法和相变吸收法技术开发方面深耕多年,在中高浓度 CO2(>30%)气源碳捕集中,PSA 法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且工业化业绩众多,包括出口韩国 5 套 10 万吨成套装置;在燃煤烟气等低浓度 CO2碳捕集中,相变吸收法优势明显,西南院完成了实验室基础研究和工业化测线实验,目前正在为中石油一家企业做 10 万吨规模燃煤烟气碳捕集的工业化应用开发。在碳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西南院开发了高效催化剂和耗合成甲醇专利工艺,二氧化碳转化率及甲醇选择性为国内领先水平。已完成5000 吨规模中试,下一步将开发 10 万吨工艺包。

  公司通过技术服务协同带动催化剂生产、销售。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PSA技术,同时下属企业黎明院亦为蒽醌法制过氧化氢国内创始企业,在此背景下公司相继在装置中的产品如催化剂等实现了自主研发制造、配套供应。公司在转化催化剂领域研究时间属业内最长,主要产品包括适用于以轻油、天然气、油田气、焦炉气、炼厂尾气、煤制油尾气等为原料的转化装置的天然气转化(镍系)催化剂,适用于以煤造气、焦炉气、天然气、炼厂尾气、电石气等为原料合成甲醇的装置的甲醇合成(铜系)催化剂,相关技术始终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此外,公司还研发、生产了新增燃料电池催化剂、钯催化剂等,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催化剂领域的竞争力。在我国化工领域持续进行的建设投资拉动下,公司催化剂业务市场空间较大。

  2023 年 2 月,公司发布公告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昊华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中化蓝天 100%股权,此次重组交易意在进一步丰富上市公司氟化工产品线,完善产业链布局,同时整合中国中化内部氟化工资源,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及协同效应提高盈利能力。截至 2023 年 5 月底,该交易涉及的审计、评估等工作正在进行当中。该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中化蓝天主要从事涵盖含氟锂电材料、氟碳化学品、氟聚合物以及氟精细化学品、电解液材料、等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化蓝天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旗下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成立于 1950 年,是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OD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氟温室气体替代及控制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独立开发了 40 余个 ODS 替代品品种,并在新能源、新材料、新环保等领域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中化蓝天主要产品包括 R123、R134a、R125、R410A、F113a、三氟乙酸、六氟磷酸锂、PVDF、电解液等,产品总数达百余种,几乎涵盖整个氟化工产业链,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主要生产基地遍及十省十九市,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多个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领先,多个品种为国内特色或优势产品。在氟碳化学品方面,中化蓝天R123 产品为全球独家生产,三氟乙酸系列产品全球市场份额位居第一,R134a、R125 等产品全球市场份额位居前三;在锂电材料方面,中化蓝天电解液、PVDF 锂电粘结剂等配套国内头部企业。此外,中化蓝天还在新一代同轴线缆的冷却介质等多个应用上打破国外企业垄断。

  据公司公告,2022 年前三季度,中化蓝天实现营业收入80.34 亿元,实现净利润9.81 亿元,同期昊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63.93 亿元,实现净利润9.03 亿元。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中化蓝天总资产为 110.73 亿元,其中负债总额55.1亿元,所有者权益 55.63 亿元;同期昊华科技资产总计 128.17 亿元,其中负债总额50.24亿元,所有者权益 77.93 亿元。 从长期发展来看,中化蓝天积极对标全球一流氟化工企业,在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已建立了多重优势。此外,近年来,中化蓝天依托氟化工研发与产业化优势,也构建了锂电材料“研-产-销”一体化格局。我们看好,若此次重组落地后,两化旗下的两家氟化工企业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加深,昊华科技上市公司氟化工产品线、产业链结构将持续完善,且收入、利润规模将上新台阶。中化蓝天公司可比的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分别为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等,目前根据 Wind 一致性预测的估值区间 PE 在 15-25 倍之间。

  股价走势复盘: 我们对 2018 年迄今公司的股价进行了复盘:为筹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母公司中国昊华旗下 11 家科研院所工作,天科股份股票于2017 年9 月15 日起停牌,2018 年 3 月 27 日复牌,2018 年 12 月,相关标的资产完成过户。2019 年,虽受到全球贸易摩擦、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氟化工行业景气度下行,而公司主营产品产销量仍实现同比增长,全年公司股价温和上涨。2020 年3 月,公司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黎明院拟投资建设 4600 吨/年特种含氟电子气体项目。2020至2021年上半年,氟材料受益 5G 需求,电子特气受益国产替代,公司主业稳健发展,期间公司股价表现较为平稳。2021 年 4 月,公告拟建设2.6 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下半年能耗双控政策出台,原料价格上行,主营产品价格上涨,公司股价大幅上涨。2022 年上半年,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公司股价随大盘下跌。2022年 4 月底公司公告拟建设 10 万条/年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项目,年内电子气体、PVDF 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股价自2022 年5 月到2023年2月整体上涨。2023 年,氟材料 PTFE、PVDF、氟橡胶价格下滑,其他主要产品价格保持稳中有升,公司业绩增速放缓,股价出现下跌。2023 年2 月,公司公告拟收购中化蓝天 100%股权,拟进一步置入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

  整体来说,自公司 2018 完成了资产重组以来,公司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均达到 20%以上,公司历年营收增长时间点与新项目布局节点相吻合,成长性显著。新项目的有序建设助力公司不断丰富产品布局,打造出了高端新材料研发应用一体化的平台。

  1、高端氟材料:公司高端氟材料产品具体包括聚四氟乙烯树脂、新型氟橡胶(生胶)及氟混炼胶、四氟丙醇、全氟丙烯、四氟乙烯单体等。2022 年,公司2500吨 PVDF 投产,我们假设 2023-2025 年公司 PVDF 项目开工率为80%,PVDF市场价格为 10 万元/吨(考虑到公司产品主要为高端级别)。在建产能方面,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预计 2024 年 6 月竣工,参考项目环评公告,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达 17 亿元,年均利润总额约 3 亿。

  2、高端制造化工材料:公司高端制造化工材料主要包括特种橡塑制品、特种涂料、化学高性能原料等,特种橡塑制品包括特种橡胶制品和聚氨酯新材料。公司高端制造化工材料业务的增量主要来自民用航空轮胎和聚氨酯,公司10 万条/年民用航空轮胎项目预计 2023 年 12 月投产,我们假设 2024、2025 年公司民用航空轮胎项目开工率为 80%,参考进口民用航空轮胎价格约6000 元/条,国产化后价格将有所降低,假设为 5000 元/条,故民用航空轮胎业务将在2024/2025 年每年为公司带来约 4 亿元营收,毛利率假设为 35%。公司 2.5 万吨/年聚氨酯项目预计将于2025 年 1 月投产,聚氨酯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价格在1.5 万元/吨左右,考虑公司聚氨酯产品定位高端,假设公司聚氨酯材料均价约1.8 万元/吨,若开工率为80%,则 2.5 万吨/年聚氨酯项目将在 2025 年为公司带来约3.6 亿元营收。

  3、电子化学品:公司现有含氟气体材料产能 8600 吨/年,其中4600 吨电子气体项目 2022 年底投产,2023 年才开始贡献业绩,同时,公司近期新规划了6000吨/年三氟化氮产能,建设期约 3 年。考虑到电子特气领域的国产替代正加快进行,我们预计公司电子化学品业务将保持较快增长。

  4、工程技术服务、其他业务:PSA 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是是全球三大PSA成套技术供应商之一,而工业制氢、碳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对PSA 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将稳健增长。贸易方面,中昊贸易专门从事专用化学品进出口,是国内具有专用化学品进出口资质的两家公司之一,近几年公司贸易及其他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但毛利率不高,我们预计公司该项业务将保持稳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标签:
相关推荐
  • 恒信娱乐-官方首页
  • 首页-百事平台登录-注册注册-官网
  • 荣耀娱乐-招商
  • 盛煌娱乐主管
  • 佰创娱乐注册-注册首页
  • 天美天美平台注册登录
  • 首页/百事注册_登录地址/首页
  • 」主页:「恩博注册」:主页
  • 首页!百事注册!首页
  • 首页,玩家时代娱乐挂机,首页